【论文摘要】朗读,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重要、最常用的教学形式,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。朗读,在阅读教学中,既是目的,又是手段。作为目的,要训练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;作为手段,它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、深入理解、体验情感、揣摩语言、强化语感的有效策略。朗读教学务必转变观念,从应试教学中转变过来,牢牢把握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关于朗读教学的新理念,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,从语音、语调、语气等方面综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。本文拟从“学前读、学中读、学后读”三个方面训练学生朗读文本,提高小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。
【论文关键词】朗读教学;新课标;新思路;新举措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明确指出: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;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“有感情地朗读”,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,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,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,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。但是,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“四多两少” 的问题:空洞繁琐的分析多、不必要的提问多、作用不大的板书多、矫情做作的腔调多、学生潜心读书时间少、有感情地自然朗读少。从而学生朗读不自然,朗读腔调矫情做作,在朗读中没有品味语言、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,朗读能力不高,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,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,导致学生的阅读、写作和口语交际都有不少困难。
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?笔者认为:要做到学前读、学中读、学后读,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,落实到每个环节,学习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语气朗读,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,让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。
1. 学前读
学前读。指初读课文,表层性朗读。讲课前,先让学生默读,由学生不出声地自由朗读,多读几遍,克服那种不给充分时间,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上一、二遍的现象。这一环节应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“读懂”。
为了达到训练目的,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,强化初读,变集体读书为人人参与的读书活动,使每个学生做到三读:一要读得正确,结合查字典,清扫阅读障碍;二要读得通顺,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多一字,不可倒一字;三要读得流利,做到琅琅上口,了了于心。在整个训练过程中,教师只起指导作用,不对课文内容串讲、串问,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,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激励学生强烈的朗读兴趣。让学生四会: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、读懂课文;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,自己解决问题;三会动笔在读过的课文上圈、点、批、注;四会自己提出疑问,参与讨论。在朗读的训练中,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;在思考问题中,提升思维品质;在讨论质疑中,发展语言。
2. 学中读
学中读。即在第一环节“读懂”后的第二环节“读懂”。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。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情节分析法,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入口,使学生在获得对全文的更深刻、更全面的理解中去领悟阅读或写作的各项基本功,真正做到“从语言表达上理解内容,从写作方法上指导阅读,从语言运用上掌握语言”。
其训练过程要注意三点:一要紧扣重点,不面面俱到。二要根据教材确定重点训练项目的前提下,适当安排少量的一般基本功训练,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、琢磨。三要建立整体性观念,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。课文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,必须从整篇课文着眼,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、布局谋篇,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,孤立进行词、句、段的训练。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的联系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,弄清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,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,获得对全文更透彻的理解,感悟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。
3. 学后读
学后读。指理解后读,做到熟读。无论学什么,都要有个练习过程,熟读才能生巧。朗读训练要从技巧与形式上给予指导:形式上如个人读、小组读等,技巧上如语调的高低和停连的处理等。让学生或吟诵、或推敲或揣摩,多角度地去拔动学生的心弦。
结合多媒体课堂教学,进行配乐朗读,利用电教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相吻合的音乐,在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。坚持每日5~10分钟的听说训练,时间可安排在朝会或课前,让学生轮流上台,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,让大家或说一新闻,或晓一趣事,或背一古诗,或得一好词佳句,或明一道理,学生从课外朗读中得到源头活水,变枯燥的朗读为有趣的乐事。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、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感情的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想象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,开发学生智力因素。同时,在朗读教学中,要渗透思想教育,多朗读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,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,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,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。
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年版)强调: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。评价学生的朗读,可从语音、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,评价“有感情地朗读”,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,要防止矫情做作。由此,朗读训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,比如内部技巧的“情景再现、逻辑层次、感情基调”,外部技巧的“重音、停连、语气、节奏”。有的老师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但究竟怎样读出感情、并且是恰如其分的感情,就缺少具体的指导。不少小学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养成了学生“夸张的、大起大落、拿腔捏调”的习惯,这种矫情做作的朗诵腔,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矫正和克服。总之,小学朗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教育中逐步提高朗读能力,它不只表现在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,更重要的是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,能够阅读并理解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,丰富其精神世界。
【结束语】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,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举措,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,增加积累,发展良好的语感,注重情感体验,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。加强“学前读、学中读、学后读”这不仅使其具有程序简洁的特点,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观在这样的流程中得以真正确立,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,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,注重培养学生感受、理解、欣赏和评价的能力,培育学生感性力量和理性能力,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,提高思想文化修养,促进自身精神成长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加强学法指导,培养学生的
- [教育理论] 探究教学中的情感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浅谈“新课堂”创建中使用
- [教育理论] 写作教学的本质是对话
- [教育理论] 合理利用多媒体,构建高效
- [教育理论] 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
- [教育理论] 使自己成为教学中的“导演
- [教育理论] “问题解决”与创新精神的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教材、新理念、新思维
- [教育理论]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文本的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